从2020年疫情爆发到民航坠机,俄乌战争爆发,这两年我们经历了太多的黑天鹅事件,原本以为安全稳定的生活突然充满各种不确定性,但是长久以来父母的过度保护,社会的精密运转,已经让我们变得越来越脆弱,如何应对风险,如何在创伤后学会成长?让我们再次重温《反脆弱》。
在校园霸凌中寻找自我
彷徨于两个世界
含悲利己,化悲伤为养料
提升“悲商”走出至暗时刻
在失败里欢呼
梦见狮子
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点燃内心的火种
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凡事讲究适度原则
探寻神秘的香格里拉
不要放弃烟火味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通过梦境了解真实的自己
人心易变,诱惑难挡
因果循环,皆有定数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精致的骗局,极致的爱
让爱长久保温
没有真相,只有立场
打开内心,学会聆听
卸下武装,回归自我
原生家庭真的是无法逃离的魔咒吗
宿命真的存在吗?
给岁月以文明,给时光以生命
面壁计划
愿你不畏将来不念过去
我们奋力前行但如同逆水行舟
自浮华中而来的爱,将归于何处
如何面对这个世界的恶意
人生就是一场学会爱的旅程
透过死亡思考人生
如何做一个色艺双绝的女子
你需要用一封情书来记住爱情
我是你的过客,但你却是我的一生
全部评论 (21)
陆老师太牛了,每次听完一本书,都感觉重新刷新了认知,感恩遇见陆老师
与坚韧性对应的是鲁棒性,与可塑性对应的是自适应性哈哈😄
抛弃安全感,拥抱随机性,拥抱不确定性。
谢谢陆琪老师让我打开思维边界,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和认知。“脆弱”一词与我们目前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从脆弱中吸取教训,一个人抗压强度越大,他的反脆弱性越强。所以培养小孩子,从小要让他学会接触自然,感知生活,体验生活,自己有想法,这样他今后抵抗生活中的脆弱就是可塑性的,游刃有余的。
👍🏻
人只不过是动物的一种,我们都生活在这大自然之中,某些动物教育后代方式可以借鉴,对于过度保护溺爱孩子的父母确实不敢苟同……
又一次听陆老师讲反脆弱,这次理解更深刻,体会更深!
跟着陆老师已经几年了,感觉自己的认知边界在一点点的拓宽,也跟着老师在一起进步!
在2022年经历了刚刚过去的魔都魔幻的四月封控月,进入继续封控的五月,再次听了陆老师讲的这本反脆弱,太应景,感触颇深,在这么大的社会性事件面前,城市的脆弱性和人的脆弱和人性的善恶不断暴露在大众面前, 自省自律自救,如何让自己在各种不确定性中越来越有韧性,是接下来需要不断强化的一个技能。接受和拥抱各种不确定性,在创伤后在实践里不断成长,而且依旧相信明天和未来会更好。
很同意陆老师说的。孩子有天性,也有发育的早晚。到现在的教育根本不可能因人而异,更别说量体裁衣。尤其是对男孩子来说更不公平。不需要你有什么创造力和生命力。而现在哪怕是双减了。也是变相总成绩来衡量孩子的优劣。但其实我有时候也会觉得,男孩子每天对老师耳提面命,除了提高了耻商,但也不正是反脆弱性和可塑性吗?如此想来,我觉得也不是坏事了。
书是要在正确的时间读。
听完好象对平凡的世界打开了一扇窗,看到好多好多的可能性
储备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居安思危,拥抱无处不在的不确定性。
期待下一节课
永远不要为了任何人,停下自己变好的脚步。
我刚刚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个母亲,开车接自己9岁的儿子放学。儿子这一次就死活缠着妈妈非要在回家的城市道路上开车。结果后来被交警发现,截停。而旁边的副驾驶座位上的妈妈却不要让交警吓着自己的孩子。还说自己的孩子有开“玩具车的经验”。这难道她是把交法看成了玩具车吗?她一向认为,自己孩子的行为应该被看作是“天真活泼”、“乐于尝试”,不阻止也不教育,总觉得管教孩子,是约束、捆绑、镣铐,不利于孩子的自由成长。 -------所以,还是那句话,家长正确的三观是能教育出正常孩子的基础。
这个时候讲这本书很接地气。
我对陆老师说的“多动症”有别的理解。有的孩子就是好动,但是家长没有正确引导。家长本来就知识面狭窄,所以就没办法把孩子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这样的孩子长大了,由于没有正确的“三观”,会不会对社会造成更大的负面效应呢?所以我觉得,孩子“多动症”如果建立在家庭正确的引导上才会发挥孩子的“潜质”。所以这首先要家长正确的三观上才有作用,否则正好相反。--------(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欢迎讨论)
前段进了一趟医院,意识到生命的脆弱,更注重健康了,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责,增强反脆弱性
每周最期待的事情就是陆老师新书上新
谢谢陆琪在这个时候给身处上海的我们重温这本书,经历一个多月的封闭管理,我想我们真的需要心里治疗